發布媒體:工商時報發布日期:2008/12/10
買厝想殺價 中古屋空間最大 最多可砍價3成(工商時報)
【工商時報 馬婉珍/台北報導】  以現階段而言,買中古屋,議價空間最大,幅度最多可達3成,其次則是新成屋,至於預售屋產品,因建商是在前2、3年購入土地的,當時正逢房市黃金時期,取得成本過高、獲利空間被壓縮,再降價就沒得賺,所以價格也最硬。  房地產業者指出,購屋不外乎3類房地產產品,也就是預售屋、新成屋、中古屋等,以議價空間的彈性度而言,房地產業者認為,目前依序是中古屋約25%至30%、新成屋約15%至20%、預售屋約15%。  銀行房貸主管說,由於近幾年取得土地的建商,購入成本高,且預售屋反映未來的房價,建商通常不願降價,一降價更會牽動原本已下訂的買方。  該房貸主管舉例,假設買方劉先生以每坪單價50萬元、買入50坪的預售屋,已支付1成訂金,也就是250萬元。  但此時建商深感買氣停滯、決定降價15%求售,對於已付訂的劉先生而言,等於是每坪單價從50萬元降價15%,變成42.5萬元,2年後完工交屋,以50坪的房子計算,劉先生總共損失375萬元,相較之下,劉先生寧願現在斷頭出去,僅損失被沒收的訂金250萬元。  由此可見,預售屋若降價,會牽涉到建商購入的土地成本,或是原本已付訂買方的利益,因此議價空間不會太大。  而中古屋較不同,由於每位屋主的買入時間不同,有些屋主是在5年前SARS期間、或者10年前的房市低點買入,有些屋主則因年關將近,需要資金周轉,心態逐漸軟化,都可掌握彈性的議價空間。  房仲業者認為,與今年3、4月房市巔峰期相較,議價空間甚至可達3成,不過,群義房屋執行協理林昌輝提醒,買方也應理性評估,若房屋出售的時間點,是近2個月之內,屋主開價已願意向下修正、且接近市場行情,買方就不宜再大肆砍價。  至於新成屋,房地產業者認為,若餘屋量太大,建商的土地、建築融資等利息負擔較重,買方不妨大膽出價,談到合理價格入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