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媒體:聯合報發布日期:2010/03/29
政府打炒房 供給不減反增(聯合報)
每年在這前後新推案的房地產「329檔期」,是營建股的年度大戲之一,推案量多寡反映了建商對房市景氣的看法。初步統計,今年329檔期的全台推案量約4500億元,比去年增加,儘管遇上政府嚴打炒房的敏感時刻,卻是愈打愈勇;反映在具體的指標上,則是核發建照面積明顯回穩,年增率已連三個月為正數,既代表房市供給將增加,也意謂投資意願回升。 建商在興建房舍前,須申請內政部核發建照,當其增加時,表示民間營建需求上升,進而促使建商採取實際的行動。因此,核發建照面積的多寡,被經建會納為景氣領先指標的組成指標之一,就像外銷訂單預示出口景氣動向、股價指數預示投資信心動向、製造業存貨指數預示生產動向一樣,建照面積預示的是從房市供給面觀察需求動向。 依統計範圍,核發建照面積不只是住宅,還包括商業辦公室、工業倉儲等,因而它不只反映一般房市的榮枯,更與商業活動、投資意向息息相關;房舍既是不動產,對企業而言,要動手建房做生意,無論用途是生產、營銷或行政,就是一項長期投資,其增減變化的意義也不同於一般小景氣循環下的支出擴張,這是此一指標受到重視的主因。 民國80年代之初,政府實施容積管制時,民間曾搶建、搶照,當時每月核發建照面積動輒逾300萬平方公尺;但搶照的結果,也導致後來供給過剩,經過幾年的消化及容積管制放寬後,才逐步復甦;後因產業外移,辦公廳舍、工業倉儲處所的需求銳減,當年300萬平方公尺的盛況已很少見,最近一次熱況出現在民國96年底,正是上波房市景氣的高峰。 之後,97年9月金融海嘯爆發後,建商推案保守,企業投資更是全面退潮,以致全年核發建照面積都在低檔,還有兩月跌破百萬平方公尺,是七項領先指標中復甦最緩慢的;這個景象,直到去年12月才見改觀,當月不只是金融海嘯後首次突破200萬平方公尺,且之後連三月都正成長,2月時核發建照面積更較去年同期倍增,說明由於國內需求升溫,建商、企業的蓋房意願都回來了,而這是景氣復甦所需要的基樁。